郭小莊雙姣緣一趕三
【大華晚報/包緝庭】
1976-11-22
雙蛟緣這戲就是全本法門寺前面再加拾玉鐲的別名,原本是齣群戲,這裏面生旦淨末丑人人都有討俏的地方,各角全很吃重,不過今日大鵬公演是由郭小莊前飾孫玉姣、中飾宋巧蛟、後飾劉媒婆,因其一人趕扮三種不同角色,無形中便成為旦角的正戲了,雖有高蕙蘭飾傅朋,杜匡稷演前劉媒婆,孫元坡之劉瑾,崔福芝趙廉,王鳴兆賈桂,猶如眾星之拱北辰,這些好角也顯得都成為配角了。這種演法是在抗戰末期並始於言慧珠,先在滬濱唱紅,然後纔流傳到平津兩地,近二十多年來如此演者有張正芬、鈕方雨兩人,郭小莊亦曾偶一為之,但已有很久沒有再做馮婦,物以稀為貴,所以小莊這戲甫經貼出時就鬨動了。
拾玉鐲這戲重點在於做工如放雞出籠,撒米餵雞,挑選絲線,搓線穿針,台上演來一切都是虛擬,台下看著卻處處像真,這是國劇舞台藝術的昇華,演得好的能使人百觀不厭,小莊這戲學成甚久,演出次數已難計算,尤其兩度出國在美國各地幾於每場必演,朝夕鑽研寢饋於斯自然熟能生巧,無怪其增益精擅也。高蕙蘭在此劇中溫文蘊藉,不溫不火。杜匡稷之劉媒婆,神情念做妙到毫巔。三人演此小戲,顯得針鋒相對,旗鼓相當,可嘆為觀止。但小莊演此必需踩蹻,始見身段嬝娜,娉婷有姿,況在做活時,例應翹起右腿在膝蓋上別針引線,若露出大腳片即不美觀,後半齣劉媒婆讚「腳裹得真好,是甚麼木頭的?」如未踩蹻,更文不對題矣。
法門寺中從第一場直到叩關都是大、小花臉的主戲,做表寓莊於諧,蓋口嚴而且快,孫王兩人珠聯璧合整齊規矩,演至念狀子纔算進入高潮。小莊此場除在廟堂跪唱一段字正腔圓之西皮慢板外,進佛殿時步履之趑趄、做表之瑟縮深得傳神之妙。
小坤生崔福芝在此劇中念多於唱,廟堂上祇有前後八句搖板,行路有大段慢板轉二六,如此而已,但念白特多,尤以硃砂井一場為甚,三年前在日場中露過一次頗獲好評,今為再度重演,應更精湛矣。郭小莊趕扮後劉媒婆,接劉彪之大段流水板,邊唱邊作有手揮五絃目送飛鴻之丰韻,可博全場采聲,因限於時間不帶大審,演至此處告終。(包緝庭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