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時代」週刊介紹國劇說起 |
【中央日報/東陵客】 |
1973-10-18 |
十月八日出版的美國「時代」週刊以五頁十張彩色照片,及用三縱行合到一頁的巨大篇幅為文介紹中華國劇團。在這次文化交流和國民外交上來說,我們是成功了,同時也得感謝「時代」這期的義務宣傳。我看了覺得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二節報導:「儘管平劇演出的技藝如此優越偉大,可是在臺灣的麒麟國劇團已輟演『六個月』,這一定使美國觀眾聽了要大吃一驚的。」最後說:「這問題正由有關當局設法解決,使這劇團成為一永久性的組織,這是應當如此做的。」
回顧麒麟國劇團排萬難,艱苦奮鬥,但終於歇業了。其失敗的重要因素,場地是應當首先檢討的。我也曾到今日公司的場地去觀劇過,一進去便覺太「嘈雜」了,好像到了上海「大世界」遊樂場,第二次便不想去了,和我有同感的諒不乏其人。我喜歡去國光戲院──國軍文藝中心,地點適中,交通方便,鬧中取靜;實踐堂也很好。但植物園內的國立臺灣藝術館就嫌偏了一點,交通不便,還有座位前後太擠,也太少;舞台太小,不夠轉身,其優點是設計好,扇形的階梯式,不擋住視線,這一點是國軍文藝中心最大的缺點,在樓下看戲時太費力。說起來臺北尚無一理想的平劇演出場地(國父紀念館當然是理想的,但不能作經常的營業性演出,又交通不便)。我們實在應建一座具有國際標準的國劇院,因為演出代表國家的國劇,當然應有一座像樣的國家劇院,像新加坡市中心的國家劇院,外表一看便覺壯觀而有氣魄。國劇院的條件約為:地點在國軍文藝中心附近的黃金地點,舞台比藝術館的大二倍,像中山堂的那般大,比國父紀念館的小一些,扇形階梯式座位約一千二百人便可,真正的規格,我想這次中華國劇團訪美回來後會建議的。
這理想的劇場起碼是兩三年後的事了。但目前呢?由於觀光客每天都來,每晚都想一看國劇,我們應當迫不及待地設法每晚經常能演出一場國劇,人員有的是,最嚴重的是場所。在外行的我看來,一向支持平劇的國軍當局應當幫一個大忙──以很低的租金讓麒麟國劇團演出。如果國軍自己各劇團公演時,那麼「麒麟」便休息一下,趁此排演新戲,或另租實踐堂作為演出場所,租金也該很低,這是我慷他人之慨的一紙人情,或許相當天真。
我覺得國劇能有理想的演出場地,便解決了一大半問題,其他小問題也順便談談。
好多人提起,現在的觀眾都是中年以上的,如何培植下一代年輕觀眾方是復興國劇的重要課題。
今天看十月號讀者文摘有一段有趣的報導,標題是「循循善誘」:交響樂團指揮狄克蓀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音樂教育博士學位時,設計了一種教導幼兒欣賞音樂的辦法,他發現三四歲的孩子最喜歡觸弄他們發生興趣的東西,所以把孩子們帶到交響樂團中央,讓他們坐在小椅子上,把每樣樂器對他們做了示範表演以後,就請他們帶著椅子,坐到他們最心愛的樂器旁邊,聽樂團演奏最後一首樂曲。
我們目前呢?身高一○○公分以下孩童絕對禁止入場!於是就將孩童看戲的權利「謝絕」了。不錯,以往在大陸時戲院中看戲是亂糟糟的,看戲時議論紛紛,吃瓜子、抽煙喝茶,還有小孩的啼哭和亂跑。現在這些陋習都改良了,但我覺得對孩童們限制太嚴一些,一百公分高的孩子大概有四五歲了吧,以身高來限制進入,在執行方法來講是簡單明瞭,但不能說出其年齡多大。據我所知,三歲的孩子便可進幼稚園了,老師教他們各種規矩,唱歌舞蹈,他們都很有興趣來學,很聽話,倒不像大人們亂講高談。可是幼稚園老師不教平劇,要引起小孩對國劇發生興趣,就應讓三歲以上的持有幼稚園學生證便可進入戲院看平劇,方可達到培養小觀眾的目的。現在最新學說,培植優秀兒童首要注意胎教,那麼從三歲兒童培植聽戲已經遲了,何況一百公分的大孩子呢?
其次,我覺得國劇的宣傳不夠,報紙上的廣告僅看到中央日報的,其他各大報的讀者就被忽略了!以前上海申報新聞報上一個「梅」字就有現在三吋見方的整個廣告那麼大,其他街上貼的「海報」還多得很,這是以前的事。現在的新式傳播工具是無線電台和電視,但我還沒聽到看到有關演出的消息。說到無線電和電視,有關國劇播出時間應當協調一下,千萬不能將這已少得可憐的節目再互相「殘殺」般的重疊在同一個時間,請好好安排一下,一撳電鈕,隔一段時間便可聽到或看到國劇,不要在晚上的「黃金」時間內毫無國劇節目。使在國內的我們,幾疑身在異域,令由異域來的觀光客「驚訝不止」。其實每天晚上半點或三刻鐘的播演是應當排得出的,這點應請公營事業機構來「投資」。
末了略談國劇內容方面:
遇有急事的時候,表演動作過慢,你急他不急。二年前曾看過在臺北的外國人演「唱」『珠簾寨』,有好多地方便快場過去了,使人看了覺得痛快,一般性子較急的年輕人不喜歡平劇,這是原因之一。
戲劇貴一氣呵成,不要浪費時間,劇情便緊湊起來了。有時演唱全本戲,到中間忽又覆述「小生姓…」起來;仍按原戲自我介紹一番,這是多此一舉。又如大將「起霸」也太長了,外行人看來指手劃腳沒甚意義。最好縮短一半時間反好些,至於副將便不必一一起霸,這點在電視平劇裏做到了。還有同樣的報告,不必前後重複一遍;第一次不妨詳告,第二次便應濃縮一半,因為觀眾已知道了你要說的劇情。
最後,國防部以往和目前對國劇貢獻至大,今天中華國劇團訪美能有如此輝煌成就,其功實不可不書。以後對國劇的發揚有借助於國防部者仍多,如在過渡時期三年內讓國軍文藝中心能經常作商業性的演出等等。不過真正負責文化教育的教育部當局,以後應多分擔一大部份責任,如果能於三年內倣照美國紐約市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、澳洲雪梨歌劇院,在交通適當地區建立一座具有東方風格外表,而內部備有現代音響效果的國際水準劇院,供應國劇每天演出,則教育部對國劇復興的大業已成功一大半了。其他的改進當可迎刃而解。再看鄰邦日本舊劇,還不是由日本政府大力支援保護著經常演出的嗎?
再套「時代」專文最後一句話:「這是應當如此做的。」
|